在加密货币世界,"V 神" 这个称谓代表着技术权威与行业标杆。他就是以太坊(Ethereum)创始人维塔利克・布特林(Vitalik Buterin),一位用代码重构数字经济底层逻辑的 90 后天才。
1994 年出生于俄罗斯的 Vitalik,4 岁便开始探索微软 Excel 的编程潜力,7 岁创建包含复杂数学模型的 "兔子百科全书" 文档,12 岁已能用 C++ 编写游戏。这种早慧特质在 2011 年被彻底激发 —— 当 17 岁的他接触比特币时,立即被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理念震撼。他通过撰写《比特币杂志》文章深入研究行业,并在 19 岁时做出惊人决定: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辍学,全身心投入区块链革命。
2013 年发布的《以太坊白皮书》,标志着区块链从 "数字黄金" 时代迈向 "去中心化计算机" 新纪元。Vitalik 设计的以太坊虚拟机(EVM)实现了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功能,允许开发者在链上构建金融、社交、物联网等各类应用。2015 年主网上线后,ERC-20 标准催生了数万种代币,DeFi 协议锁定资产一度突破 2000 亿美元,NFT 热潮更让数字艺术交易规模暴涨千倍。这种可编程性彻底改变了区块链的应用边界。
面对比特币扩容困境,Vitalik 带领以太坊完成两次史诗级升级:2022 年 "合并"(The Merge)将共识机制从高能耗的 PoW 转向 PoS,能源消耗降低 99.95%;2025 年启动的 "The Surge" 计划通过 Danksharding 技术,目标将交易处理能力提升至每秒 10 万笔以上,同时引入 RISC-V 架构替代 EVM,实现 "简化版以太坊" 愿景。这些技术突破使以太坊稳居 Web3 生态核心,支撑着全球 80% 的去中心化应用运行。
Vitalik 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。2016 年 DAO 黑客事件中,他力主硬分叉挽回损失,却引发社区分裂,诞生了以太经典(ETC)。近年来,以太坊基金会的集中化治理模式也饱受批评,被质疑背离去中心化初衷。但他始终保持技术谦逊:在 2025 年提出 "d/acc" 哲学,强调通过防御性技术设计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,并推动将 EVM 替换为更高效的 RISC-V 架构。这种自我迭代能力,正是他持续引领行业的关键。
尽管拥有数十亿美元身家,Vitalik 始终保持简朴生活。他将价值 11.4 亿美元的 SHIB 代币捐赠给印度抗疫,向未来生命研究所捐赠 6.65 亿美元研究 AI 风险,甚至资助长寿科学探索。这种技术理想主义与社会责任感的结合,让他超越了单纯的 "程序员" 标签。正如他在《时代周刊》访谈中所言:"我们不是在创造另一种货币,而是在构建人类协作的新范式。"
从少年天才到行业领袖,Vitalik 用十年时间证明:真正的技术革命不仅需要颠覆性创新,更需对去中心化价值的坚定信仰。当以太坊 2.0 的分片网络逐步成型,当全球开发者在其搭建的平台上创造万亿级数字经济,这位年轻的 "V 神" 仍在书写属于 Web3 时代的技术史诗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改变世界的,往往是那些敢于用代码重构现实的梦想家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